劳模档案
郑龙喜,34岁,现任金桥煤矿综采一区副区长。工作多年,他时时刻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挥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优异的工作成绩,得到广大职工的一致普遍好评。
自2012年参加工作以来,郑龙喜一直奋战在井下生产第一线。寒来暑往,冬去春回,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煤矿工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在参加工作的10年里,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忘我工作,辛勤的汗水浇灌出累累硕果。
退伍不褪色,永保军人实干本色
两年的西藏军旅生涯锻炼了郑龙喜“不讲客观、不找理由、不讲条件”的执行力,在煤矿十年一线工作阵地,始终保持高涨的热情和执着的信念,让担当实干成为自己身上最鲜明的特质。
采煤一线,现场条件复杂多变。郑龙喜经常连说带干,身先士卒,融入到工人中一起干。1304工作面的开采属于孤岛开采,在工作面进入临近工作面采空区时,矿压显现巨大,顶板破碎,底板鼓起,特别是工作面机尾处的迈步支架压到没有行程,移架困难,严重制约工作面生产。巡视完工作面后,郑龙喜会一直守在机尾,带领大家从正面、侧面卧底,以单体支柱辅助移架,并选择适当的点加密顶板支护,促使工作面的情况逐渐好转。2305工作面采煤机左滚筒的调高千斤顶出现窜液故障,无法作业。下方的链接销子变形无法拆掉。在工作陷入困境之时,郑龙喜爬进煤机机身下方狭小的空间用单体顶着,然后就是在外边不停地用撞锤一遍一遍的震动。正当大家精疲力尽垂头丧气的时候,只有郑龙喜一遍遍的喊着“八十、八十”,一遍遍的扬起手中的大锤。“砰”一声销子弹出来了,他也累的一屁股坐了下来喃喃的说了一句“累坏了”。最终顺利完成任务,排除了故障,第一时间恢复了正常生产。
引领“党员突击队”,让党旗飘扬在采煤一线
“这个加工的55型号的叉口扳手太实用了,太给力了!”金桥煤矿职工罗言峰兴奋地给工友们称赞道。1308工作面回撤期间,在拆卸前后部刮板运输机减速箱时原有工具尺寸和硬度达不到现场要求,郑龙喜认真研究发明改造了原有的55型号叉口扳手,解决了现场工作难题,受到了工友们一致好评。后来在他的带领下成立了综采一区“党员创新小组”,区队党员带头“小改小革”,以党建引领生产,凝聚了创新创效“聚焦效应”和“辐射效应”,扎实推动现场生产。党员孙军创新改造了2305工作面防滑千斤顶的使用代替了传统的单体控溜法,入党积极分子王德阳在1308工作面创新改造了适用0.5米狭小空间的“运输平衡车”解决了最后100米的运输难题,比如托运立柱只需两名职工就可以操作完成。
身为党员的郑龙喜引领“党员突击队”,让党旗飘扬在采煤一线。重任面前,他深入一线、深入现场,既要宏观把控,又要事必躬亲。既要指挥,又要动手,既要从一线来,又要到一线去,既要“上”得来,又要“下”得去。近日,1306工作面遇到上分层开采不规则的影响,100#到机尾顶板不好控制。郑龙喜从细节把控,指挥煤机司机在动态操作中时刻观察每天探煤数据,结合现场实际条件,把稳定上层顶板和减少割矸两者统一分析,顺利完成现场生产。
忠于原则,恪守规矩不失根本
郑龙喜一直以规章制度为准绳,坚决不碰安全红线。生产管理工作中,全面落实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安全生产行为。每天到达工作地点后,他都会对工作面不留死角地仔细检查,排除各类安全隐患,切实做到不安全不生产。对于工作面工程质量方面的问题,与职工一起讲解、研究施工措施,让职工知道怎么干,知道需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并要求督促职工严格按措施施工,对于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工作坚决返工,绝不姑息迁就。无规矩不成方圆,坚守原则,恪守规矩,不失根本,着力打造每一个精品工程。自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都勤于学习,刻苦钻研,不耻下问,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问题。经常通过各种期刊以及网络开拓自己的视野,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对于企业下发的各类文件更是精细化分析研究,学习企业文化,了解企业现状。通过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使业务技能,理论基础都更加扎实。
一路走来,郑龙喜凭借着对煤矿事业的执着,深深扎根于矿山,脚踏实地立足本职岗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兢兢业业,努力积累自己的职业素养,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用实际行动为伟大的煤矿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金桥煤矿 秦士卫/文 张超/图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