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企业动态

企业动态

物产天下  联通世界

“出彩”给“舞台”,义桥煤矿激活人才培养使用“源动力”

2023-09-22 责任编辑:管理员

今年以来,义桥煤矿以“知创强企、智赢未来”为引领,用好“师带徒管理、转岗培训、争先创优”三个平台,营造尊重技能、尊重劳动、尊重创新的良好氛围,不断提升全体职工的思想修养、业务技能、综合素质,努力打造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艺精湛的职工队伍,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积蓄动能。

技艺传承,雏凤清于老凤声

“人才是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人才高度决定企业高度,以师带徒是人才培养的一大特色,也是煤矿企业人才管理行之有效的重要办法。”该矿劳动人事科负责人姜巍在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座谈会上说。近年来,后勤服务中心不少老同志面临退休,而补充上来的职工也多是老弱病残的同志,致使人员更替比较频繁,人才培养任重道远。

杨冬冬原是运输工区一名职工,一直在井下从事信号把钩工作,由于工作需要转岗到后勤服务中心维修班工作,起初他对面临的新工作非常陌生,用他自己的话说:“两眼一抹黑,什么活也不会干,连工具都认不全。”科里给他指定了老师,并签订了师徒合同,要求三个月内逐步独立作业,否则老师徒弟都要进行奖惩。杨冬冬勤于学,善于思,笃于行,不服输,加上老师的精心点拨和精准“滴灌”,他很快从门外汉成了“大老师”:电钳修配样样精通,修开关,换阀门,敷设电缆,热合水管,制作工具等,全不在话下,如今还是后勤昼夜服务队的一员,独立值班从来没有误过事。

图片

“我的业务成长进步快,并成为单位的一名业务骨干,主要得益于企业师徒合同发挥的重要作用。”后勤服务中心杨冬冬介绍说。教学相长,互帮互促,杨冬冬的老师张茂森在培养徒弟的过程中,其自身的业务技能也突飞猛进,日臻完善。两人还常常在工作中“较劲”,在学习中相互鼓励,生活中互相帮助,他们比处理故障速度,比闭合隐患的效率,比修旧利废的数额,如今个个都是好样的。

天道酬勤,吾将上下而求索

今年6月份,义桥煤矿洗煤厂率先在集团公司完成减员工作。洗煤厂原职工刘井涵因工作需要调岗到职工洗衣房,一开始还真有点儿转不过弯来。该矿后勤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史磊磊多次与其谈心谈话,勉励他要增强信心,端正工作态度,虚心学习新技能,争取在新的岗位上做出新的成绩。

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亮的,刘井涵果然没有辜负领导的期望,凭着共产党员的过硬作风和责任担当,每一步都走得非常扎实。中班工作量大,别人都不愿上,他就一连上了两个月的中班,平时有什么累活他也抢着干,他还推心置腹地与工友交流:“是光就得发热,这点活还能累趴下?有点困难才能体现咱的水平。咱这条件比井下的弟兄们好多了,再说活总得有人干,抢着干和攀着干那结果能一样?”在他的带动下,班里的兄弟姐妹齐心协力,配合默契,工作起来也异常带劲儿,服务质量更是没得说。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职工的信任就是最大的力量。”9月初,后勤服务中心推荐和选拔班组长,在班组员工的共同推选下,经企业劳动人事科测评、矿工会办进行监督,刘井涵同志被任命为后勤服务中心洗衣班班长。

人才辈出 满园春色关不住

图片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优胜劣汰的原则。义桥煤矿积极推行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的原则,大力弘扬向上向善、创新创造的企业文化,坚持帮教引导与正向激励相结合,以春风化雨,久久为功的育人机制,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张超晨,济宁市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同时还是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济宁市首席技师。2022年以来,张超晨团队重点破解了PLC故障监控设备等30余项技术难题,自主完成自动抛矸机、预裂孔装药装置等10余项创新成果,获国家专利23项、省部级奖励35项、市级奖励43项,是矿井科技兴安、智能化建设的先进典型。

图片

食堂班长刘刚蝉联技术比武状元多年仍不辍学习,因为他深知“艺海无涯,学无止境”。通过反复的观摩、实验、改进,终于让一道道名优特菜品从书本、网上、“传说”走上餐桌,让来宾和职工享受到色香味俱佳的菜品。王恩科马上就59岁了,但他老而弥坚不坠青云之志,到维修班不久,就以自己丰厚的机电专业知识功底和悟性,多次解决了洗衣机房各种设备的疑难杂症,即使买不到配件的老设备,他也有办法使其起死回生,被同志们亲切地称为“洗衣房设备的金牌保健医生。”基建班邵明雷修路铺砖、伐木种花、刷漆刮瓷、爬树登高样样在行,该班组每年都能为矿上节省外委维修费用五六百万元。

人才培养,传承的不只是技术,还有作为企业发展的担当和使命。当好人才培养的“助推器”和人才发展的“压舱石”,义桥煤矿如同人才培育的“黄埔军校”,凭着独特的识人用人育人留人机制,锚定当下,锁定未来,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向着打造千亿级集团努力奋进。

文丨刘奉伟 王强  图丨张洁尘(义桥煤矿)

咨询留言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