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企业动态

企业动态

物产天下  联通世界

【花园煤矿职工转岗故事】从“老战士”到“兵蛋子”的光荣转变

2015-08-28 责任编辑:集团公司

花园煤矿:从“老战士”到“兵蛋子”的光荣转变

——花园煤矿“三项制度” 改革再深化

伴随着花园煤矿“三项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该矿皮带工区、通防工区、运转工区、后勤科、车管科、保卫科等,相继实行了新的改革方案,取消了相应的岗位工种,已经有196名职工完成了转岗。使得以前岗位上的“老战士”,变成了新岗位上的“兵蛋子”。如何快速适应新岗位,如何调整心态迎来“二次创业”,是这些“老学徒工”面临的难题,更是花园煤矿“三项制度改革”的关键。

人到中年,转岗不容易

今年40多岁的刘大哥曾是一名公交车驾驶员,来到花园煤矿后就一直开通勤班车,车上车下的事儿样样难不倒他,同事们都说他开的车又快又稳。然而,在这次“三项制度” 改革中,刘大哥也面临着转岗。

以前整天琢磨着怎么开车更省油,怎么让职工们坐在车上更舒服。在得知转岗消息后,刘大哥和他的“难友”们忐忑不已,——自己除了开车还能干啥?好在矿上早就考虑到了,先后安排部门领导支部书记找他们聊天,通过最平常的同事之间的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及时疏导。

89,该矿召集原车管科的转岗人员召开了转岗动员会。会上,矿长蔡可杭从国家环保政策和集团公司“三项制度 ”改革的角度,强调了车辆改革的必要性和具有的现实意义。蔡可杭要求,转岗人员要从矿大局出发,在“三项制度改革”中发挥模范作用。新的岗位就是新的起点,更是新的舞台,希望大家理解企业,服从分配。并要求相关科室要做好职工的转岗培训和安全知识培训。

没过几天,矿公布了对原车管科转岗人员的新安排,刘大哥和另外三人被分配到了洗煤厂,成为一名“学徒工”,其他人则分配到了机修厂。

隔行如隔山,岗位可以说换就换,角色的转变却并不容易。进入洗煤厂的车间,面对车间里昏暗的光线、刺鼻的气味、闷热的环境和震耳欲聋的机器轰鸣声时,刘大哥和他的“难友”们傻眼了。这次转岗的职工年龄都在40岁左右,人到中年,一切从头学习,从新适应,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让他们迅速掌握维修技术,厂领导给刘大哥他们分别安排了师傅,由师傅手把手的教。转岗的第一天,刘大哥手上就磨出了水泡,胳膊腿上到处都是磕伤碰伤,刘大哥说:“我现在吃饭都比以前多吃俩馍,从进车间到现在重了十来斤,肚子反倒比以前小了,身上明显结实了不少。以前有时候还失眠啥的,现在倒头就睡,一觉到天亮,干上点活儿真不孬。”

不惑之年,心中应无惑

俗话说,人过四十不学艺。不过在花园煤矿“三项制度改革”中转岗的工人大多数都在40岁以上,尽管年龄不占优势,但他们却用过硬的思想境界和一股子韧劲,让年轻人都竖起了大拇指。

原大客班的班长老陈也被分配到了机修厂。之前,他曾经经历过钢厂的下岗和分流,面对这次转岗,刚开始他还是有些想不通,“凭什么我要下两次岗”,“我A有证,上头偏偏留下C证的驾驶员,要我转岗?” 经过矿领导、基层支部和机修厂干部多次和他交流后,老陈觉得问题还是出在自己身上,一是自己心理上没做好准备,还有落差;二是对新岗位认识的也不够。他上岗后就被分配到原锅炉房粉刷墙面,三伏天里穿着厚厚的工作服爬高上梯的干活,汗水从头湿到脚,一个班下来,工作服上结满了汗碱,站在高高的脚手架上,两条腿不停的打颤。但是没干几天,既是老班长又是老党员的老陈就适应了。当我问到老陈:现在和以前相比,那个更累时,老陈坦言到:“以前就算下班了还是提心吊胆的,什么时候所有的班车都停在了停车场,什么时候我这心才算放下。那时候,只要班车在路上,就生怕电话响,哎!现在不一样了,只要上班的时候完成领导安排的工作,注意好安全,下了班谁也管不着咱,相比之下还是以前压力大,心累。”老陈还说:“矿上的领导找我们几个谈过好几次了,我们理解矿上的无奈,现在经济形势不好,改革是大势所趋,我们大客班以前是矿上的先进班组,也是矿上的党员班,作为老党员,我们相信矿上的决策部署,更理解矿上的安排。”

四十学艺,什么时候都不掉队

被分配到机修厂维修班的老王最近对专研维修技术很痴迷,整天跟在比他还小几岁的师傅身后学技术,中午去食堂吃饭的时间都利用了起来,就连回到家里还上网查技术资料。“你看俺厂里那些女同志,人家‘小闺女’都能干,俺是军人出身,又是党员,俺要是干不好,都丢不起那个人!”老王笑着说。

通过和老王聊天,笔者了解了促使老王“四十学艺”的真正原因。原来,老王他们刚分到机修厂时,厂里的领导怕他们刚来不适应,就给他们安排了一些相对较轻的活儿,给老王安排的是切废皮带做托盘的工作,总共4个人,另外3个都是女职工,两人一组配合,老王和另外一名女同事做搭档,领导给老王下了一个班切500个托盘的任务。老王是个要强的人,心想着“人家那一组是两个女工干,我好歹是个爷们儿,不能比她们差喽”。老王一整天没休息,闷着头不停的切割、钻眼,到下午收工的时候,老王才发现两条腿一点知觉都没有,累的腰都直不起来,数了数自己切好的托盘,嘿!整整750个。老王心里那个美呀,心想着:咱干啥都不掉队。于是就问另外一组干了多少,不问不知道,人家两名女同志居然完成了800个。老王坐在那里,数了50个托盘,一边看着这一堆托盘一边想:这就是差距,俺一天一停不停的干还没人家干的多,那个切皮带的铡刀死沉死沉的,俺一个18几的老爷们扳着都费劲,她俩比俺这组干的快肯定有窍门。事后,老王通过向工友们讨教和几天的观察还真掌握了几个小窍门,一是要勤磨刀,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刀口锋利了,切割皮带时才能又整齐又省劲;二是要巧用劲,切皮带的铡刀和钻眼的钻头都要用巧劲,蛮干容易损坏设备配件,即浪费时间,又浪费材料。过了几天,厂领导又安排老王去切皮带,这一次,老王干的就顺手多了。通过这件事,老王说:他发现“干什么都得用心”这句话绝对是真理。老王还说:“俺就想好好的干好领导交给俺的活,让领导放心,让伙计们都愿意和俺做搭档,一块干活。”

花园煤矿在“三项制度” 改革过程中,已经连续多次举办了转岗培训班,先后帮助196名转岗人员提高操作水平,提升技能素质,使他们完成了从“老战士”到“兵蛋子”的光荣转变。于此同时,矿领导、各支部书记、相关单位负责人,以及所在班组的班组长等人员,也经常与转岗人员沟通交流,关注其思想动态,并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难题,让职工转岗无压力,有信心。

花园煤矿  柏鸥

咨询留言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