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郑总你好,2013年已经过去,请问您对这一年中印象最深的工作亮点有几个?分别都是什么?
郑尊建:好的。确切地说,印象最深的工作亮点有四个。
第一个,经济运行明显转好,扭亏减亏效果显著。2013年实现安全生产运行8382小时,超出年度目标的16%。2013年1-12月份累计发电2.23亿度,供电1.88亿度,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累计供汽9.61万吨。全年营业收入9375.6万元,其中发电收入7446.16万元,蒸汽收入1929.44万元。全年累计亏损302.35万元,与预算相比减亏3897.65万元。
第二个,安全管理明显进步,监管责任落实到位。始终坚持“抓安全就是抓现场,抓现场必须抓检查”的管理思路。一是强化责任落实,严格落实张广宇总经理提出的“四到位”、“六必到”安全行动纲领,补充修订安全规章制度11项。二是强抓煤气安全薄弱点,认真执行煤气安全“三0一全”的检查方针,全方位配备超标监测工具,确保了煤气系统“0泄露”。三是突出隐患排查治理,先后开展了以“照镜子”机组设备标准化检查,冬、夏季“四防”、防火防爆防泄露、施工安全等为主题的各类专项检查共计59次,查出问题448项,确保及时消除现场的不安全因素。截至
第三个,经营管理明显加强,成本控制初见实效。一是抓供电扩供热。我们采取区别对待的方式,制定量价结合的阶梯式蒸汽价格,达到一定用量一个价格,目前货款回收率100%,供汽量也由每小时5吨增加至每小时14.5吨。利用对空排放的蒸汽,低参数运行#3蒸汽轮机,2013年#3机组已累计运行5551小时,每月创收约160万元,也是本年度效益增长的最大点;二是在直供电方面采取“谁用电谁架线,差价部分平均算”的方式,与入园投产的4个企业中3个企业实现了直供电,实现月度增收约8万元。坚持“安全生产费用优先,无关费用能减则减”原则,招待费用、差旅费、会务费仅支出了预算的62%,较去年同比减少39万元。三是多协调促合作。为减少煤化公司煤气放散,实现热能和煤化公司的整体利润最大化,
第四个,设备管理明显改进,标准作业水平提高。针对机组设备运行质量问题层出的现象,重点实施设备包机管理,细化明确设备主人,通过“一优化、两规范、三加强”措施,真正做到了“检查全覆盖、设备全归属、责任全明确”的三全管理。全年完成较大设备改造17项,其中吸附式低压煤气过滤器及高压煤气加热装置的增加,有效缓解了因煤气质量不稳造成的停运现象。今年集团公司表彰的优秀创新项目共计30余项,获奖项目总数及人均获奖项目数均创历史新高。
记者:好。那么,咱们公司2014年的工作目标有哪些呢?
郑尊建:工作目标分为四类:机组运行目标:1、2号燃机及余热锅炉各运行7200小时,3#汽轮机组及75吨流化床锅炉各运行3600小时。计划发电量2.16亿度,供电量1.728亿度;供汽量34.2万吨。安全管理目标:杜绝轻伤以上人身事故和重大设备损坏事故。经营管理目标:发电收入6739.02万元,售汽收入5750.44万元,总收入12489.46万元,利润-1000万元。
记者:为了确保2014年全年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我们将做哪些努力,有具体措施吗?
郑尊建:当然有,我们将重点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安全监管力度,开创安全工作新局面。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以安全第一责任者为核心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实现“横到边,纵到底”,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生产闭环管理。加强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健全以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安全制度体系,逐步向管理精细化过度,实现管理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要求。坚持普遍管理与重点管理相结合,突出煤气安全管理重点,狠抓煤气管道专业性检查,通过完善各类检查和监测,实现多种探测器巡查与日常检查交叉进行,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强化火源控制,杜绝事故发生源的出现。并进一步强化安全教育培训,加大安全奖惩力度。
二、狠抓生产运行管理,促进设备稳产高效。提升设备维护水平,强化机电管理,以“两票三制”为核心,精心操作,严密监视各类参数,准确处理设备异常,深入研究改善煤气质量新措施,及时调整优化运行方式,加强计划性检修和日常检修,建立科学的维修定额和维修计划,试行检修三级验收,提高设备完好率,降低启停率、消灭事故率。提高技能工作水准,修订完善检修运行规程,推行标准化操作规范,逐步高标准执行十二项技术监督标准,完善生产系统信息化管理,技术监督稳步推进,确保设备健康稳定运行。
三、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精细管理降低亏损。以基础提升年为目标,修订完善原有制度,补充增添缺失制度。持续推进对标管理,强化历史指标对比、行业指标对比,通过内外部对标相结合的方式,缩小在经济指标、技术水平、基础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差距,使经营管理向低成本、高效率、高效益转变,不断提升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强化全面预算管理。
四、推进三项制度改革,提高竞争进取意识。持续推进运行四定工作开展,根据机组运行方式适时调整运行人员分配。结合实际修订全厂岗位说明,逐步开展岗位评估。继续调整优化工资结构,合理拉开分配档次,突出效益、突出苦脏累险、突出工效,构建尊重劳动、多劳多得的分配机制,逐步推行绩效管理,调动各级人员工作竞争积极性,建立优胜劣汰用人机制。
五、提升教育培训水平,打造高素质人才梯队。一是加快一二线各岗位工种培训,利用生产运行稳定期,实施员工素质提升工程,着重技能培训。充分发挥宣传作用,加大对一线先进人物事迹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师带徒、首席技师、技术标兵传帮带作用,为营造浓厚的比学赶超激励氛围提供正能量,逐步建立人才梯队。
六、加强市场服务力度,拓宽业务发展前景。提高供热服务标准,保质保量保持连续性。积极开发潜在用户,扩大供热面、增加供热量,提高直供电占比。发挥公司管理和技术优势,推进热力公司工商注册事宜。积极争取碳减排交易照入现实,实现效益兑现。积极关注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新政策,争取辅助资金奖励,促进企业有效发展。
(王传钧 刘夏苑/文 郑玉玉/图)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