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梁山港在国家力推现代物流体系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紧紧围绕现代化内河港口建设的核心目标,致力于提升服务质量和生产效率。港口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特别是在煤炭、铁矿石、钢卷等大宗物资的运输领域,充分发挥其黄金区位优势和综合物流服务能力,实现了货物集疏港量的快速增长。据统计,梁山港自2024年以来,集疏港量已突破2300万吨大关,彰显了其在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强劲动力。
面对数字化转型的必然趋势,梁山港深知必须打通数字化进程中的“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以及“从优到强”这三大关键堵点,以实现动能转换、品质提升以及效率增长。为此,梁山港陈哲董事长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三步走”战略,指导梁山港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以实现梁山港数字化建设的发展。
加强基建建设,奠定数字化基础,实现数字化转型
梁山港,坐落于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这个曾经的水洼地,如今已蜕变为京杭大运河通航河道的最北端重要港口。它的崛起,离不开基建建设的不断加强和数字化基础的奠定,更离不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
基建建设是梁山港发展的基石。为了打通瓦日铁路与京杭运河的通道,梁山港开挖了17.1公里航道,建设了9.18公里铁路专用线,实现了公铁水多式联运的大通道。不仅为梁山港提供了必要的交通条件,更为其后续的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基建建设稳步推进的同时,梁山港积极构筑数字化平台。引入先进智慧园区平台,该平台包含了园区三维实体模型、智慧生产、设备管控、安全监测、人员定位、消防应急、环保检测等七大模块,下辖N个子系统,实现了对港口各个区域的实时监控和智能调度。通过数字化转型,梁山港不仅提高了运营效率,还实现了对煤炭运输全程的智能化跟踪和管理,为港口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梁山港的基建建设、数字化基础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基建建设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数字化基础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技术支撑;而数字化转型则进一步推动了梁山港的高效、智能、绿色发展。
优化物流流程,提升数字化效率,加速数字化升级
梁山港在稳固基建与数字化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港口物流流程的优化与数字化效率的提升,以期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迈出更为坚实的步伐。
针对煤炭、铁矿石等大宗物资的运输特点,梁山港深入剖析物流链条中的各个环节,通过数字化手段对物流流程进行精细化管理与优化。利用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技术,对货物的进出港、仓储、转运等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与智能调度,确保物流链条的顺畅与高效,通过信息共享与协同作业,进一步缩短物流周期,降低物流成本,提升整体物流效率。
提升数字化效率方面,梁山港注重技术创新与协同效应的发挥,避免形成数据孤岛。通过整合智慧园区系统、智慧铁路系统、TOS系统、地磅系统、无人闸口系统、门机远控系统等关键系统,逐步实现公铁水多式联运的协同作业体系,保证了货物从进港到出港的全流程、全方位、智能化管控。
强化人才支撑,构建数字化体系,实现数字化强港
人才是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力量,是构建数字化体系的核心要素。梁山港将强化人才支撑作为数字化建设的重要一环,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数字化人才队伍,为铸就数字化强港新辉煌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在构建数字化体系的过程中,梁山港注重发挥人才的协同效应,通过组建跨部门、跨领域的数字化团队,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以项目为纽带,以问题为导向,共同攻克数字化转型中的技术难题和管理挑战,推动了港口数字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在强化人才支撑的基础上,注重与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紧密合作,通过共建研发平台、开展联合项目等方式,先后获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和技术突破。这些合作不仅为港口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也为港口培养了一批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的数字化人才。
通过高素质、专业化的数字化人才队伍,在知识产权申请与荣誉争取方面取得显著成就。该港成功完成了2023年度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企业所得税优惠申报工作,共归集研发费用760.09万元,并因此享受到了332.69万元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节税金额高达83.17万元。此外,梁山港还积极申请专利,其中包括1项发明专利和4项实用新型专利。在荣誉方面,梁山港荣获了2024年省级数字产业重点项目称号及2024年第一批省技术创新项目认定,并成功获批2项重点项目。同时,该港还被授予了“山东省创新型中小企业”等荣誉称号。
未来,梁山港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深化数字化改革,让科技的力量成为推动港口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持续优化物流体系,提升服务品质,以更加高效、智能、绿色的姿态,迎接每一个挑战与机遇。
文/图丨范浩(梁山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