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产业板块 > >煤电产业 > >义桥煤矿 > >新闻动态 >

退役军人展风采丨义桥煤矿王瑞伟:“我是军人,我冲在前”

发布日期:2023-08-10

他们都有一颗美好的心灵,在深深的地层开采光和热,他们是普通的煤矿工人,但是他们身上有不一样的军人风采,义无反顾地在矿井中奉献着青春和力量。“一身军装,一生戎光。”为您讲述退役军人在煤矿的奋斗故事。

111.jpg

王瑞伟,1994年12月入伍,199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7年5月退伍转业至义桥煤矿,在部队服役的13年期间,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优秀士官、优秀训练标兵,并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在义桥煤矿参加工作以来,始终做到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在多个岗位上总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多次完成工区领导交给的重要生产任务,多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2023年7月被企业评为第一届最美军人。

把工作当成使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变换的是阵地,不变的是初心。”戎装在身,他保家卫国拼尽全力,脱下戎装,投身于煤矿井下工作中,部队大熔炉培养了王瑞伟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勇于吃苦的奉献精神。

从上班的第一天开始,他始终踏实勤勉,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在井下绞车房,他一干就是12个年头。经过长期的勤学苦练和平日的细心谨慎,练就了通过“听、看、摸”就能判断绞车运行状况的技能。通过“听”电机、滚筒的声音,“看”钢丝绳摆动、仪表指示,“摸”电气设备运行温度,就能准确判断每台设备的运行状况,工区干部职工都亲切地叫他“技术大拿”。

多年来,凭借这一技能,王瑞伟所在班次没有出现过一次安全事故。挂在王瑞伟嘴边的口头禅是:“只要操作时按程序一步一步来,干活时按标准要求不打折扣,安全事故就一定能够避免。”王瑞伟做到了。近几年,他参与完成矿井重要大型设备检修、安装和机电设备升级改造25起,发挥了顶梁柱的重要作用。

把工作当成担当,哪里需要就冲向哪里

作为义桥煤矿运转工区井下绞车班的一名职工,他总是在最需要的时间,最艰巨的工作任务面前,出现在最需要的工作地点,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了军人言行一致的工作作风。

2022年4月,井下水处理站建成投入使用,王瑞伟根据工作安排,离开绞车房转岗到了井下水处理站工作,水处理站初期工作量大,技术要求高,一切都要从头学起,很多同志有畏难情绪,不适应新岗位。王瑞伟面对新的岗位、新的挑战,他迎难而上,从头学起,压滤机、超磁分离机、加药装置、一个个新名词,从陌生到习以为常,他逐步掌握了设备的工作原理、运行规律和检修要求,王瑞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到了服从安排,听从指挥,保证了各项工作的稳步前行,干一行,爱一行,在他身上体现了淋漓尽致。

把学习当作快乐,攻坚克难永远在路上

2022年底,矿领导决定将外委托管的余热利用回收系统交给运转工区管理维护。工区领导接到任务后,开始挑选学习能力强、有担当意识的值班员与外委人员进行交接,时间紧任务重,王瑞伟再次临危受命,从井下来到了井上,再一次踏上征程,他自知在文化及专业知识上尚且不足,很多东西理解不透,但他始终如一,狠抓学习不放松,看资料、跑现场、记笔记,在学中干,干中学,不断向经验丰富的外委人员学习。

222.jpg

在短短的时间内,由于勤奋好学,外委单位离开前,他就独立掌握了整个余热利用系统的运行情况。“每个人生来就不是什么都会,我现在不会不代表我将来不会,只要功夫深,铁杵还能磨成针呢。”这是王瑞伟面对困难时的心态,正是这种心态,让他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逐步成为职工中的榜样。

同事问他为什么这么拼命啊!他说,我是一名退伍军人,军人就是要有吃苦耐劳、坚韧不拔、拼搏奉献的革命精神,虽然我退伍了,但是这种精神不能褪色。单位需要我,我就要上,集团需要我,我就不能退缩。我多付出一分,就能确保整个矿井整个生产系统正常运行,不出事故,就能多给我们集团打造千亿级企业创一份效益,这点付出不算什么。说完他就又一头扎进了工作中,巡查他的机器设备。

文/图丨李超(义桥煤矿)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