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陵精神”故事汇(5)
井架——落陵人的无上荣光
大凡来过落陵盛源公司的人,都能够看到矗立在西办公楼后面的两个井架。落陵煤矿已经成为历史,但是企业为什么还要保留这两个上世纪70年代的产物呢?仅仅是因为要保护工业遗产吗?其实不然!中国历史在不断更替中走来,五千年来遭受毁坏的文物不胜枚举,落陵的两个井架若放之历史长河中,当真是微不足道。若要探究保留这两个井架的真正原因,还得从1975年落陵煤矿推出第一车煤说起。
1975年3月,落陵煤矿推出了第一车优质煤,但这并不代表矿井正式投入生产。正式投产的时间是1976年8月份。从项目上讲,煤矿的正式生产就代表着项目投资的结束。所以,国家给断奶了。断奶后的落陵煤矿,通风、运输、提升、排水四大系统都不完善。尤其是建井之初的井架必须改造,因为这是个木质井架,根本不能长期使用。国家已经不再投入资金,改造这些项目都需要钱,但当时售煤资金仅够支付工人工资。怎么办呢?
16岁就干煤矿、时任党委书记的安玉春,凭着他工作中的那股倔劲儿,发动大家自制井架。他们依靠矿上的技术力量,发挥技术工程人员的创造性,在车间的大棚里开始了自制钢铁井架的大工程。没图纸就自己绘,不懂的地方就派人到机械厂学习。切、割、焊、磨、铆,他们竟然在不足3个月的时间里硬是造出了这个重达几十吨、购买需100多万元的铁家伙。然而,他们为此付出的成本仅仅为几万元。
井架造好了,然而安装起来又是一个难题。请专业人员安装需要支付5万元安装费。70年代的5万元,相对于一穷二白的落陵煤矿仍然是个让人出汗的大数字。面对这个大额数字,当时的副矿长刘大祥找矿长商量,决定成立一个攻关小组,设计出精确方案,用咱们自己的力量让这个躺着的铁家伙站起来。
经过几天的研究、论证,工程技术人员终于拿出了一套可行性方案。经研究,确实可行。于是,矿领导决定:干。
安装那天,现场围满了人。他们首先用绞车和钢丝绳牵引井架一步步向井口挪动,从早上8点到下午6点,井架拐了3个弯才从车间移出
那天,刘大祥一步也没离开现场,作为副矿长和技术行家,他知道这项工作的危险性。井架一步步地移动,他的心也越收越紧。井架到了井口,他又指挥大家巧妙地利用绞车和一些土设备,把井架立了起来。经验收,立架的精确度超过了矿山机械安装队的专业水平。看着矗立的井架,刘大祥疲惫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对身边的技术人员说:“看见了吗,这井架就是咱自力更生的标志。”
两个井架就为落陵煤矿省下了200多万元的资金,通风、运输、提升、排水四大系统的改造省出的资金就更是无法计算了。如今,这两个井架被完好的保留了下来。它们是落陵人自力更生的见证,是“落陵精神”最完美的诠释。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