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站内搜索

企业动态

企业动态

融汇四海 能济天下

工会创新案例①丨运河煤矿“三维赋能”锻造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

2025-11-24 责任编辑:管理员

编者按

为进一步推进济宁能源工会工作的开展,自今年以来开展了工会创新案例展评活动,鼓励各企业工会深入总结实践经验,形成了一系列富有创新性和推广价值的工会工作案例。创新案例不仅展现了集团工会在促进企业发展、产业工人队伍改革、参与民主管理、维护职工权益、工会自身建设、班组建设方面等工作的积极探索,更体现了工会组织在创新服务模式、提升工作效能上的不懈努力。现济宁能源工会定期发布各企业工会典型案例,引导各企业运用好典型案例成果、推动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基本情况

运河煤矿工会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决策部署,紧密围绕企业高质量发展和职工成长成才需求,以“服务企业发展、赋能职工成长”为宗旨,创新构建“能力淬火、心灵暖巢、价值引航”三维赋能体系,探索出一条具有特色的工会工作新路径。

二、具体做法

一、能力淬火:打造“工匠熔炉”,让技能在实战中升华

运河煤矿工会立足矿井智能化、安全化发展需要,将工匠培训站打造为“技能熔炉”,整合技能大师工作站与工匠实践培训站资源,构建“理论+实践+现场”三位一体的系统化培训体系。由朱泽建、文博、徐继兵等多名行业技能大师领衔,打造“工匠大讲堂”品牌,累计开展系统性教学超1210课时。打破传统培训局限,设立机修钳工、焊接工艺、液压系统、电气维修、防爆设备展示五大仿真实操教学区,并将“师带徒”课堂嵌入井下工作面与维修车间,累计签订师徒合同150人次,实现“教学即实战、结业即胜任”。培训站累计培养高级技师26名,技师40名,高级工108名,完成小改小革120余项,获专利90余项,实现降本增效超3000万元。《基于激光灼烧技术的智能采制化系统研究与应用》获山东省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25年“智能限员门”“浮精智能均匀掺配系统”等成果转化效益显著,预计年创效500余万元,为智能化矿山建设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二、心灵暖巢:构筑“情感港湾”,让关怀在细微处生根

坚持以职工为中心,打造“知心大姐”工作室作为“情感港湾”,构建“1+4+N”服务体系,由20名女性骨干发挥沟通优势,将柔性关怀融入企业管理。工作室配备专业心理设备,独创“五步疏导法”,成为职工倾诉、疏导的“心灵绿洲”。线上线下融合,全年走访宿舍300余次,精准解决职工关切问题39项;动态更新困难职工档案,及时发放慰问金,创新开展婚恋服务,成功促成5对青年职工牵手,切实做到“说话有地方、诉求有回应、困难有帮扶”,营造了有温度、有关怀的企业氛围。

三、价值引航:点燃“成长引擎”,让奋斗在认同中闪光

着力打通职工成长通道,健全“管理+技术+技能”三通道晋升机制,推动技能、创新与薪酬、职位直接挂钩,近年来从优秀职工中选拔副区长10名、技术员10名,晋升科级岗位13名,5名副科级人员走上中层正职。大力搭建“工匠讲堂”“技能比武”“创新成果展”等展示平台,选树宣传“济宁能源工匠”“运河工匠”等先进典型,在全矿营造“尊重工匠、学习工匠、争当工匠”的浓厚氛围。通过“知心大姐”推动亲情帮教、家企共治,以亲情力量筑牢安全防线,实现个人价值、家庭幸福与企业发展的同频共振,为矿井和谐稳定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三、典型经验总结

运河煤矿工会通过“三维赋能”体系,实现了技能提升与人文关怀并重、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的有机统一,探索出一条工会工作与企业中心任务深度融合、相互促进的创新实践路径。下一步,运河煤矿工会将持续深耕“三维赋能”体系,重点推动工匠培训站向“智慧化、数字化”升级,深化“知心大姐”精准服务内涵,并完善“技能+创新”的长效激励机制,聚力构建赋能职工、服务发展的新格局,为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咨询留言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