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处理数据要在几个系统间来回切换,现在打开智能管控平台,安全监测、生产信息一目了然!”在霄云煤矿智能矿山集控中心,调度员邵帅轻点屏幕,井下各设备运行数据实时跳动。这一高效便捷的工作场景,正是霄云煤矿以李平洋劳模创新工作室为核心,深耕智能化转型结出的硕果。近年来,霄云煤矿从技术攻关、管理创新到设备升级多点发力,破解煤矿智能化发展难题,走出了一条安全高效、绿色智能的转型之路。

锚定“安全高效、绿色智能”目标,李平洋团队率先突破,建成智能矿山集控中心与综合管控平台,创新提出“12576”智能化矿山新模式。该模式打通原有业务系统,实现自动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解决员工多系统切换办公难题,推动矿井数据共享与协同管控落地;依托智能安全、生产模块,实时集成监控安全监测与设备运行数据,大幅提升工人安全系数、降低劳动强度,让“高效生产、安全作业”从理念变为现实。创新成果还带来实在效益,通风机、井下中央水泵房等岗位机台实现无人值守,减员13人,年省人工工资104万元,用实绩诠释“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此外,该工作室还构建“负责人+技术团队+培训部门+管理部门”四级架构,出台《霄云煤矿科技创新管理办法》等制度,以“揭榜悬赏”激发全员创新热情。“师带徒”机制更培育出李兆丽技术骨干等,她熟练掌握多种专业技术,修改副井主控程序后,罐笼提人速度从 6m/s 提升至7m/s,日均为职工节省通勤时间40分钟。不仅如此,在关键设备与技术研发上,团队更是屡创佳绩。他们研发的“基于全国产atlas边缘计算煤流控制AI分析平台”,采用华为边缘计算设备,通过AI识别皮带跑偏、异物等异常工况的准确率超98%以上,该平台达国内领先水平创效628万元;“基WIFI6无线网络智能辅助运输系统”,通过多网融合与UWB精确定位实现机车智能调度,实现了机车的智能调度,经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截至目前,该工作室已完成16项技术攻关,获10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发明专利及4项团体标准。
如今,霄云煤矿的智能化平台正以装备精良之基、先进技术之翼、科学管理之魂、高效运行之力,朝着煤炭行业研发、成果转化、创新服务、人才培训“四大基地”稳步迈进。下一步,该矿将始终以创新驱动为引擎、智能引领为方向,团结奋进、勇毅前行,为打造美丽和谐、智慧高效的现代化矿山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文/图丨刘红(霄云煤矿)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