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3日,济宁能源集团首创的67.6米纯电动力多用途船舶“济宁港航6006”成功入选中国交通运输协会“2025年全国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创新发展优秀典型案例”。作为全国首例实现船站整体交付并独立运营的货船换电示范项目,该船的成功投运,为内河航运绿色化、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济宁方案”。

该船总长67.6米,载重量近2000吨,满电续航里程达230公里,仅需15分钟即可完成快速换电,高效解决了电动船舶在运营过程中的续航与补能难题。
“济宁港航6006”为济宁能源-武汉理工大学新能源船舶技术研究中心研发的首创船型。项目整合了港口运营、船舶制造与物流网络资源,融合船端、岸端与云端一体化技术,构建了从核心系统集成、船舶建造到充换电设施建设与运营的全链条解决方案。
船舶主电源采用宁德时代集装箱式移动电池(简称“箱式电源”),电芯为磷酸铁锂材质。电源系统由2个箱式电源组成,每个容量达1959.82kWh,除为推进电机供电外,还负责全船日用负荷。动力电池管理系统(BMS)实时监控锂电池组的运行状态,保障电池与系统安全。此外,该船配备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可实时监测电池状态,优化能源分配,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与传统动力船舶相比,“济宁港航6006”在低碳环保方面优势显著,每年可有效替代大量燃油消耗,大幅减少有害气体排放,为实现航运零排放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在实际运营中,该船实现了全程零碳排放,彻底杜绝污染物排放,对保护大运河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其能源与维护成本也显著低于同规格燃油船舶,每年可替代50.4吨燃油,经济效益突出。同时,该项目有力推动了本地绿色航运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为构建现代内河船舶产业体系、推进京杭大运河新能源运输先行区建设注入了强劲示范动能。
此次获评国家级典型案例,标志着以“济宁港航6006”为代表的电动船舶解决方案已通过权威认证,为我国内河航运绿色低碳转型探索出一条清晰可行的实践路径。
文/图丨冯劲舸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