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企业动态

企业动态

物产天下  联通世界

创新发展!安居煤矿将创新事业进行到底

2023-09-24 责任编辑:管理员

国内首个千米深井下的“110工法”项目成功实施;国内首个STC系统成功应用;集团公司首次采用超高水充填工艺,且采用了国内最大充填步距;集团公司最先开展智慧矿山建设……截至2023年9月,安居煤矿经上级部门鉴定的科技管理成果共计20项,其中国际领先水平1项,国际先进水平6项;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共33项;软件著作权1项;获省级以上行业科技创新奖励36项,其中国家级奖项5项。一项项成绩的取得,使安居煤矿在“创新发展、智慧矿山”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科技创新,赋能生产方式变革

640 (5).png

为提高资源回收率、缓解接续紧张,安居煤矿于2016年在2313工作面实施柔模沿空留巷工艺。安居煤矿科研人员结合千米深井高矿压、高地应力的开采条件,提出了柔模沿空留巷的支护和巷道补强支护方案,成功实现了柔模沿空留巷。 

2018年,集团公司首个超高水充填系统在安居煤矿投入建设。超高水充填系统的建设,正是为了解决煤炭开采与地表沉降的矛盾。2019年初,充填系统试运行成功并通过验收。充填开采实施过程中,安居煤矿成功实现国内最大充填步距,实现了生产效率与充填效果双赢局面。

安居煤矿作为济宁能源“110”工法工艺试点单位,攻克“定向切缝预裂爆破”等技术难关,共施工完成沿空留巷560米,多回收煤炭1.015万吨,缩短掘进时间3.2个月,降低掘进成本269.7万元,直接创效574.5万元。先后获得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三等奖、山东省煤炭科学技术二等奖,为集团公司“110”工法的推广打造了标杆模板。

科技创新,助推智能化矿井建设

640 (6).png

2019年初,安居煤矿力求将“物联网、大数据、机器人”等前沿技术与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深度融合,形成全面感知、实时互联、分析决策、动态预测、协同控制、自主学习的新型智能化矿山。将智能化应用于煤矿管理的各个环节,搭建了基于web端的“一矿一图”智慧矿山管控平台和基于手机等移动设备端的“云控矿山”管理平台,实现了“安全、高效、智能”的“管控”一体化模式。

新设备推广应用方面,国内首个STC系统在安居煤矿洗煤厂成功应用,实现规模化处理煤泥;在全省范围内率先使用联排支架,增强了掘进工作面临时支护的安全性;在C5305工作面回撤过程中,试用了TYA-400液压支架调移装置,减少了绞车使用,提高了安全系数……一系列新设备的推广,极大提升了安全水平,改善了现场劳动环境,提高了生产效率。

安全管理方面,创新提出“两提升一深化”安全基础管理模式,实施“毫米行动”、“动静结合安全管理方法”等创新举措,现场安全水平和标准化建设持续提升。地面环保管理方面,开展全方位、立体化环保管控体系的构建,打造了新型煤矿环保治理生态模式,确保了企业环保安全,切实改善了矿区生态环境。组织管理方面,对机电维修人员进行统一管理,创新开启井下“大维修”管理模式,值班共享、采掘互通,确保安全隐患“不过夜”。

科技创新,大力推动人才队伍建设

640 (7).png

安居煤矿秉持“高效、和谐、开放、共享”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以“建轻型高效矿井 筑精神文明高地”为企业愿景,始终把创新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全力引领创新、支持创新、鼓励创新,让一切有助于创新的要素竞相迸发,让一切有助于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从人才、制度等方面全力支持创新创造工作,让职工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创新有所得,实现了创新工作的高水平发展。

安居煤矿通过技术比武、岗位练兵、“安康杯”竞赛等形式,积极为广大职工成长成才创造条件;管理、技术岗位竞聘上岗,激起了干部职工不断学习、提升自我的强烈愿望;建设“青工创新工作室”、“科技攻关办公室”,并专门制定《科技攻关办公室工资分配办法》,激发专职研发人员的创造热情……一系列政策加持下,安居煤矿不断涌现出的高技能人才和技能工匠,先后获得“济宁市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济宁市创新能手”等荣誉称号。

安居煤矿作为集团公司科技创新“基础管理达标选点企业”,设置了科技创新管理机构,下发了《科技创新管理制度》,制定了系统、全面的科技创新发展年度计划、五年规划,为安居煤矿科技创新事业的长远发展夯实了基础。每年年底,全矿范围内的小改小革评审表彰工作也成为安居煤矿一项优良传统,各个岗位涌现出的小改小革成果逐年增加,不仅让勤于创新的职工获得了实惠,更形成了崇尚创新、激励创新的良好氛围。

文丨刘浩  图丨郝学锋 肖淑慧(安居煤矿)

咨询留言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