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把节约挖潜、降本增效一直当作企业管理的两大‘法宝’,通过建立健全矿井、科室、区队、班组、个人五层级成本管控体系,依托‘向七个方面降成本’‘向十个方面要效益’及智能化减员提效等管理措施,聚力内涵挖潜,堵塞管理漏洞,5月份节支418.22万元,增效200.79万元,累计节支增效4676.86万元。”义桥煤矿总会计师续开红说道。
自上而下,拧紧“责任链”
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总抓手,树立、明确成本可降、收入可增、风险可控的理念和目标,该矿坚持执行“先预算后投入”的原则,按照全面预算进度进行物资和资金投入,根据生产实际和业务情况,通过分析预算完成、材料管控、计划调整、降本增效等措施严控预算费用支出,同时科学调整预算分解指标,以全面预算指导矿井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
“我们将预算与生产、财务、经营等因素统筹进行系统化管理,强化预算过程和单项考核环节管理,从预算的投入、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成效及时总结梳理和认真分析,努力实现成本最小化、效益最大化、预算合理化。”该矿财务科负责人夏之楠说。
1至5月份,生产总成本对比预算分解下降108.66元/吨。以结果考核为导向,对预算项目分专业、分区队、分班组进行分级管控,将产量、销量、进尺、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等项目指标分解至月度预算,节超分别进行相应联责考核,着力提高了各专业、区队的自主管控意识。
多点发力,算好“成本账”
“材料成本管控是企业节支降耗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果能把材料成本管控认真落实到材料计划、选购、使用的各个环节,不仅能有效控制生产成本,还能提升工作效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义桥煤矿企业管理科负责人周波说,我们对材料使用采取“源头、过程、考核”三大环节管控,控制材料消耗从源头抓手,实行预算与库存、未到货联动审核机制,规范低值易耗等物资领用,最大程度减少计划物资数量。
“我们根据顶板岩性,结合顶板矿压观测分析,优化3313工作面轨道联络巷锚索支护形式,顶板破碎时采用‘3-2-3’形式布置锚索,排距1m,减少支护锚索1根,既减少了支护强度冗余,提升整体支护效果,保证顶板安全,又减少了支护材料消耗,减少锚索施工,提高了掘进效率。”该矿生产科负责人刘尊刚说。
从“源头”管控优化成本构成,在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的同时,结合地质构造和巷道用途实际,不断优化支护参数设计;通过合理调控生产和检修时间,通过优化设备运行时段和区间,严格抓好峰谷时段用电,从点滴中严控生产成本。据统计,1-5月份,各单位材料消耗定限额为1227.56万元,实际消耗1220.96万元,对费用节约单位奖励6.6万元。
为开展“过好紧日子,才有好日子”活动,该矿通过讨论和深入分析,对年度预算项目和内容进行了优化调整,必须实施的项目选择最佳时间,同时压减支付金额、推迟支付时间、提倡施工方垫资等。对不直接涉及安全生产的项目,压减支出,删减非必要项目装载点堆煤视频识别系统、35kV变电所电力监控系统升级改造、井下智能充填抛干机的研究与应用等8项,删减预算金额370万元。
内外兼修,念好“效益经”
闻风而动、有备无患。为积极应对煤炭市场下行的严峻形势,6月13日,该矿下发《关于加强6至12月份降本增效工作的实施意见》,确定创效增收、增产增收、争先创优、降存利库、修旧利废、自修自营“六条主线”,明确6至12月份降本增效不低于8000万元,制定30项具体措施,抓增量、提质量、降存量,全面深化开展降本增效活动,力争在“风雨欲来”前做到“上下同欲、风雨同舟”。
心里有了底,遇事才不慌。该矿围绕降本增效“一月一主题一分析一措施一提升”管理机制,确定总成本管理、用电节电、材料管控、智能化减人提效及物资库存等8个主题,动态查找管控薄弱环节,促使生产成本下降。目前,广大干部职工降本增效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各单位均优化制定了降本增效新举措,共筛选出60余条,下一步将重点抓好措施的执行和落实。
据统计,5月份后勤服务中心自行施工35KV变电所南蓄水池,相比外委施工节约费用10000元;自行剔除矿南围墙瓷砖,采取包清工的形式完成瓷砖修复,施工面积820平方米,相比外委施工节约费用70520元,扣除人工费用、材料费用,合计节省资金80520元。机电维修厂不断扩大自修范围,自主维修电液控8套,对照外委价格每台节省17380元计算,扣除材料费用、人工费,节省外委维修资金139040元。
“省下的就是赚到的,下一步,义桥煤矿将坚持精细抓生产、精益谋经营、精准抓落实,坚持用好‘持家式’经营这把‘金钥匙’,从细微着手,从点滴抓起,着力在提升成本管控质量上下功夫,不断提升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该矿党委书记、矿长毛庆福如是说。
文/图丨刘奉伟(义桥煤矿)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