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的初心是移走大山,靠着他的坚持,最终实现了梦想。而红嘴山上当代的愚公郭富山,是因为那一个红彤彤的苹果,点燃了他的初心,那就是在这片黄土山地上种出漫山遍野的树,吃上属于这片黄土坡的苹果。就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梦想,他坚持了23年。最终,漫山的绿树,喜人的果子,是给这片初心最好的慰藉,更是给了这片土地上的百姓最美好的明天。郭富山,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用坚守与执着诠释了初心的意义。
1964年,时年49岁的郭富山为响应毛主席“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号召,来到红嘴山上,开始了他漫长的造林历程。红嘴山百米之深都没有地下水,恶劣的生态环境草都难长,树又如何成活。林业技术员李明义摇着头用科学知识告诉他,这里种不成树。可是,即便是这样,郭富山还是执着地说:“哪儿的黄土不养人呢?我就不信这红嘴山种不出来树。”这个执拗的农民认准了那份初心,拿出了他的拼劲儿,用愚公移山的精神,继续坚守着他种树的梦想。他用拳头一下下砸着地埂子,用肩膀一担担挑着水,用实际行动一点点去改变这片黄土地。唯一的儿子去世了,他没有停止。1971年的大旱灾,人畜饮水都困难,他宁愿自己渴着、饿着,也没停下种树的脚步。别人一家人吃年夜饭的时候,他依然守着那片树。人定胜天,就是他的信仰。靠着这种愚公精神,在甘肃那片干旱的地方,终于实现了绿化荒山的愿望。
郭富山的执着深深打动着我,也感染着在场的每一名观众。我的脑海里闪现着一些黑白照,那是我们落陵建矿初期的照片,曾经破旧的“落陵洼”怎么也和如今的济宁能源发展集团联系不到一起。我们的父辈,也是靠着这样的执着和坚韧一铲一铲挖出了落陵煤矿,一步一步建成了今天辉煌的济宁能源。
时代不同了,可是初心不能变,环境变好了,可是使命依然在。郭富山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那片树林,更是那种不忘初心、坚守使命的精神财富。作为新时代的党员,我们将积极弘扬这种精神,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不忘初心,勇挑重担,以郭富山这种新时代的愚公精神,砥砺前行,去践行新时代的使命,开创济宁能源更更加美好的明天。
■阳城煤电 刘宏婧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