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过后,储煤棚北侧沉淀池水深已达5米多,为安全起见,请运行工区及时给沉淀池安装上防护围栏和警示牌。”近日,公司一职工在企业微信群里发布了这样一条信息,运行工区负责人随即给予了“马上落实”的简短回复,此举立马引来了一片点赞。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一方面强调安全责任制,做到“三不伤害”;一方面也要注重培养普通员工的安全意识,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提醒和处理,保护工友不受伤害。这就像足球运动中的“补位”战术,相互配合、防控失误。毕竟安全生产是一项人人参与、环环相扣的重要工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漏洞,影响的都是大局。
毋庸置疑,好的企业干部员工既要有“扫好自家门前雪”的担当精神,也要有“主动管他人瓦上霜”的补位意识,才有利于化解整个企业潜在的各类安全风险。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企业管理是一个有机整体,任何一环都不可缺失。实现工作接续不掉链、战斗力提高不断档,仅靠制度的“到位”和人员的“站位”还不够,仍需要各个岗位及时、负责地“补位”。关键时刻是否具备补位意识,往往与一个人的大局意识、风险意识和担当精神息息相关。事实充分证明,一个国企中,干部员工补位意识越强,人心越凝聚、“战斗力”越强;相反,空位不补位,缺台不补台,则如同一盘散沙,“战斗力”越弱,长此以往,隐患事故当然会不请自到,且频繁来袭。
尽管事故教训深刻,可在我们身边,仍有一些补位不够的现象时常发生,其原因也不一而足。要么认为事事有分工,责任分主次,“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常常将自己置于“真空状态”;要么觉得补位是陪衬,不显山露水,干了不一定有“好处”或不被“重视”,搞“选择性”补位;再有就是因平时准备不足,关键时刻便心中发怵、脚底发虚,“心有余而力不足”,等等。不难看出,补位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身补”的前提是“心补”,要强化全局安全观念和补位意识,齐心协力打好“安全第一”这场硬仗。
“轻霜冻死单根草,狂风难毁万木林。”树立补位意识,打破心态壁垒是关键。这就需要企业干部员工多一点合作精神,少一点本位主义;多一点换位思考,少一点自私冷漠。既有“扫好自家门前雪”的担当精神,又有“主动管他人瓦上霜”的补位意识,这样才能同心同德、同向同力、群策群力。相反,如果目光短浅,心胸狭窄,仅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永远无法领略到协作共赢的“满园春色”,更不可能融入真正的“命运共同体”。
新时代,就连部队指挥都已经从单一兵种向联合作战转变、分工也从简单配合向深度融合嬗变了。如果企业干部员工在新时代依然是“穿旧鞋走老路”,视野眼界、能力素质狭窄单一,就难以实现“安全发展”无缝对接、补位到位顺畅高效。每名干部员工只有始终紧盯现场安全和市场需求,胸中常怀创新进取意识,实现能力素质与时俱进、换挡升级,真正在精通本职业务、担起应尽职责、干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使自己成为综合素质过硬的“多面手”,才能既为一域争光,又为全局添彩,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开拓进取,有所作为,在为企业做出贡献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抱负。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时代需要新作为。的确,企业就该多一些善补位者。
济矿物流 王传钧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