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显政专访:煤炭工业将为发展低碳经济做出更大贡献
随着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限制高耗能产业无序发展,以及进一步落实节能减排的方针政策,煤炭工业的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严峻。全国政协常委、提案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就推进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发展低碳经济等话题,结合煤炭工业“十二五”规划接受了《中国能源报》记者的专访。
加强需求侧管理 推进煤炭产业结构调整
中国能源报:煤炭作为我国一次能源的主体,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十二五”期间,如何应对?
王显政:“十五”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拉动了煤炭需求大幅增加。全国煤炭消费量由2001年的12.6亿吨增加到2009年的31.5亿吨左右,年均增加2.36亿吨,且煤炭生产越来越向晋陕蒙宁等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集中。目前,我国煤炭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2%左右,煤炭在一次能源生产结构中仍占76%以上。我国经济高增长、高能耗的发展方式仍十分明显。因此,亟待加强需求侧管理,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控制高耗能产业发展,有效控制煤炭消费强度。
“十二五”期间,要重点加大电力、冶金、建材和化工等四大耗煤行业的结构调整力度,淘汰耗能高、效率低、污染严重的小机组、小高炉、小窑炉、小化工等落后产能,支持发展大型、低煤耗和节能环保发电机组和热电联产;推广干熄焦、余热、废气等二次能源综合利用技术;推广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鼓励发展大型煤化工和煤炭转化技术;鼓励按煤炭品种、用途对口消费,提高煤炭综合利用效率;控制炼焦用煤、优质无烟煤、优质化工用煤作为动力煤直接燃烧,充分发挥资源价值和资源利用潜力,促进煤炭高效利用。
中国能源报:煤炭工业自身发展也面临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其主要方向是什么?
王显政:近年来,通过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培育和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和安全高效矿井,推进煤炭资源整合,煤炭行业开始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全国煤矿平均单井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十二五”期间,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方向,一是要加快建设大型煤炭基地,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培育和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二是要有序推进煤炭产业布局战略西移,稳定东部、巩固中部、适度加大西部开发强度。稳定东部地区煤炭产量,提高中部地区煤炭供应保障能力,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环境承载能力,加大西部煤炭资源开发强度。三是要进一步推动煤炭工业规模化、现代化。要科学规划、有序开发,更新煤矿设计理念,运用国内外先进的科技成果、推进大型现代化煤矿和安全高效矿井建设,要在有条件的矿区,加快千万吨级现代化煤矿建设。四是要鼓励煤炭上下游产业一体化经营,以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为依托,发展煤炭产业集群,促进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五是要深化煤炭市场化改革,积极促进按商品煤计量、按发热量计价政策的实施,研究建立以商品煤计量的经济技术指标体系,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成本和煤矿安全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
以循环经济和洁净煤技术 促进节能减排
中国能源报:近年来“气候外交”成为国际政治的新动向。我国已是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来自国际社会的减排压力越来越大。煤炭行业计划如何应对?
王显政:煤炭行业应发展以煤为基础的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适合我国煤质的洁净煤技术,从源头上促进节能减排,为发展低碳经济做出更大贡献。
煤炭工业是资源开发型产业,发展以煤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产业是充分挖掘资源利用价值,促进节能减排,实现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全国已建成了一批以大同塔山煤矿循环经济园区为代表的循环经济产业园,这些成功案例引领了煤炭行业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十二五”是我国实现温室气体减排承诺的重要时期。煤炭工业作为传统工业,更应该、也更有潜力为此做出贡献。新建项目将统筹考虑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大型坑口电厂建设、煤焦化工产业发展,建立具有产业链发展特点的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煤炭生产规划要与下游产业发展规划有效衔接,合理布局,促进资源消耗“减量化”、废物利用“资源化”,提高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煤气共采、煤矸石和矿井水利用应得到鼓励,实现煤与共伴生资源在产业链条上“再利用、再循环”。此外,还应加大对洁净煤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69%,要实现我国的温室气体减排承诺,煤的高效清洁利用意义重大。
来源:中国能源报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