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是一座城市的发展底色;绿色低碳,是一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和新引擎。在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指引下,济宁能源集团以绿色为笔,以智慧为墨,在矿山、港口、制造三大主业领域精准发力、深耕细作,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深耕绿色矿山:让“黑色煤矿”焕发“生态绿”

矿业作为济宁能源集团的根基产业,其绿色转型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济宁能源集团以“绿色、智能、高效”为核心,引入智能装备与创新技术,推动传统采矿向“采选充一体化”绿色循环模式转变。
义桥煤矿率先引入TDS智能煤矸分离设备,革新煤炭开采处理模式。在矿井集控中心,技术人员可远程掌控设备运行,其通过高频振动与智能识别技术,实时分拣原煤与矸石——优质煤炭送地面储煤仓,矸石经专用通道回填井下采空区。该技术每年可处理8万吨矸石回填,消除地面矸石山污染,还能置换8万吨优质原煤,年增直接经济效益 5600万元;同时减缓采空区沉降,延长矿井服务年限1.5年,预计解放压覆资源130万吨,间接创效约9.1亿元,实现生态、经济、安全三重效益。
金桥煤矿联合中国矿业大学等科研院校,研发“长壁逐巷、连采连充”绿色开采技术及配套矸石充填系统。系统分地面制浆与井下充填:地面将胶固粉与水制成灰浆输至待充填支巷,矸石破碎后经专用皮带输送,二者在巷道口混合后自流充填。该系统年充填能力7.2万吨,可完全消化矸石并置换优质原煤,年增直接经济效益5600万元。“现在矸石从‘处置成本’变‘经济效益’,是以前不敢想的。”金桥煤矿矿长说。
除义桥煤矿与金桥煤矿外,集团其他矿井结合自身特点,积极探索“绿色矿山”建设新模式,阳城煤矿创新打造“智能感知-精准控制-预测维护-透明管理”四位一体技术体系,成功实现井下填充作业全流程智能化管控,同时该矿智能化改造后的污水处理站,如同装上了“智慧大脑”;运河煤矿《采空区复采工作面自然发火防治技术的探索与实践》、朱家峁煤矿《矿井通风系统三维模型平台研发与应用》、海纳科技《10kv/6kv永磁滚筒》《10KV高压变频调速一体机》4个项目荣获2025年“山东省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与此同时,济宁能源集团扎实开展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为绿色矿山建设注入活力,截至目前,累计完成小改小革项目207项,建立3家煤炭行业(技能人才)技能大师工作室、4家济宁市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打造绿色港口:让“内河枢纽”变身“零碳标杆”
港口作为国家战略枢纽,其绿色低碳转型是践行国家生态文明思想、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济宁能源集团始终以建设绿色化、智能化、标准化、现代化港口为目标,持续提升港口绿色发展水平。
走进龙拱港远程控制中心,岸桥司机轻点手柄,即可精准调配数百米外的自动化岸桥,抓箱、起吊、落位一气呵成,这高效运转的背后,是数字孪生技术的深度赋能。“5G 无人集卡在港口内穿梭自如,对位精度能控制在2厘米以内,停车对位仅需5秒;通过堆场自动化、岸桥远程操控等技术升级,作业效率提升 40%,船舶平均待泊时间大幅缩短。”济宁港航龙拱港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亚林介绍。凭借在新能源港作机械应用上的突出成效,龙拱港已成为“近零排放示范港口”标杆,其智能化成果更荣获首届全国内河港口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作为江北最大的内河港口,梁山港早已将“运煤不见煤、作业不起尘” 变为常态。集团高起点谋划绿色港口建设,梁山港建成亚洲最大的钢结构储煤棚,配套11个2000吨级泊位,引入全国首台“全车型”双翻卸车机、最先进的自动化斗轮堆取料机、球体机及无人值守磅房,全面推广 LNG 车辆与船舶,并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建成内河港口首家智慧中心。2023年,梁山港成功获取双碳证书,为内河港口减碳树立了全新标杆。
跃进港则创新应用激光雷达粉尘监测与智能喷淋联动技术,建成全国内河首个数智化AI“电子煤棚”,实现粉尘控制的即时响应与按需喷淋,从源头杜绝扬尘污染。
培育绿色制造:让“传统产业”迈向“高端低碳”
济宁能源集团依托产业链优势,在高端装备、新能源船舶、绿色钢铁等领域发力,以技术破局、材料革新、能效提升推动制造业向“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转型,为集团绿色发展注入新增长极。
近年来,海纳科技向“双碳”战略下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作为助力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加快拓展绿色矿山智能成套装备产业,公司已由传统矿山装备制造业,成功转型为“采选充一体化系统、去煤泥化系统、智能输送及永磁变频一体驱动系统、激光增材规模化应用”四大产业同步发力的高端制造业,趟出一条“绿色低碳高端智能制造”的创新升级发展之路。
作为中国内河新能源船舶产业的新兴力量,新能船业在自动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相较于传统内河船型,新能源船采用天然气、电力等作为动力,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污染物排放将降低90%以上,碳排放下降15%以上,环保低碳性能大大提高,节能程度达到绿色船舶最高级。此外,新能源船实现了高度智能化,全系列船舶配备5G共联、北斗交互等先进技术。
在绿色钢铁领域,智慧新钢则书写“黑色产业”变“绿色黄金”的故事。其通过核心装备升级、能源智能治理、环保技术落地,构建“减碳、降耗、清洁”的绿色生产体系。同时将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入研发、生产、仓储、物流全链条,达成绿色与高效的双向共赢。
2025年,济宁市工信局公布市级绿色制造名单,济宁能源集团旗下落陵春辉、艾坦姆合金、新能船业、曙岳车辆四家企业成功入选。至此,济宁能源集团已有7家企业荣登绿色制造名录,绿色产品产值占比提升至60%以上,形成了“研发-制造-应用”的绿色产业闭环。
从矿山到港口,从制造到服务,济宁能源集团的绿色低碳之路,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未来,济宁能源集团将继续锚定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方向,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在矿山智能化、港口零碳化、制造高端化领域不断突破,努力打造全国能源企业绿色转型的标杆,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绿色动能。
文/图丨丁晓晓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