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马矿长您好,运河煤矿在2013年工作中超额完成集团公司下达的各项年度任务,呈现出了很多亮点。请您具体谈一谈。
马金平:2013年,运河煤矿在销售收入较2012年减少近3000万,产品售价降低近90元/吨的严峻形势下,矿井实现利税2.76亿元,较预算增加880余万元,较2012年增加150余万元,实现利润1.51亿元,较预算增加1130余万元,较2012年增加720余万元,完成吨煤成本402元/吨,较预算降低132.5元/吨,较2012年降低83.1元/吨,超额完成各项年度任务目标,实现了经济效益与运营质量的逆势上扬。
一、采用放大镜思维,狠抓安全综合能力建设。牢固树立“安全工作每天从零开始”的管理理念,利用放大镜原理强化隐患排查,力求实现动态达标、全程可控;认真对照《新版质量标准化规程》与《矿长七条规定》,严格考核,提升整体标准化程度;强化重点环节监管力度,对作业现场,组织精干力量全程盯靠督导;强化区队考核评估与A级班组建设工作,组织抽查考试53次,对未达标职工与管理人员实行督导达标过关、将“现场实景教学”常态化、制度化;共组织现场检查60次,突查、夜查26次,区队自查50次,发现闭合隐患200多条等。
二、精耕细作,提高资源回收率,创造效益上千万。7311工作面是我矿当前为数不多赋存条件较好的工作面,煤层厚度6米左右,是完成年度任务目标的关键,我们高度重视,创造性的采用了“四同步-四配套-四提高”的“三个四综合管控体系”:即提出了“产量、质量、回收率、安全”四个同步达标的严格要求。通过卓有成效的措施,实现了产量的大幅提高:自8月份试生产以来累计多生产原煤近8万吨,有力的保证了年度生产任务的完成。实现了质量的大幅提高:原煤热值保持在5700卡左右,低质煤通过大量入洗,提高了质量、丰富了产品种类,提升了附加值。实现了回收率的大幅提高:回收煤炭由原计划的每米回收1500吨提高到1850吨,每米多回收350吨,从整个工作面看,除去受提高开采上限影响,可采用类似工艺区域达的335米,预计多回收资源335*350m=11.7万吨。实现了经济与社会效益大幅提高:通过质量、产量与资源使用率的大幅提升,提高了企业运营质量,在不增加任何投入的情况下,通过精耕细作,2013年增加效益1000万元,延长了企业的服务寿命,同时也为我矿今后实现精益发展、高效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三、创新经营模式,推行“成本倒逼、流程再造”。2013年,在经济形势持续低迷,综合成本不断提高的严峻形势下,运河煤矿推行“精细化管理”向“精益管理”模式的转变,创新经营理念,全面推行成本倒逼管理。年初把集团下达的预算单位成本490元/吨,以480元/吨为目标逐级分解细化到各单位、班组、岗位、个人。另一方面对经营管理流程进行重建、再造,遵循“谁使用、谁管理、谁控制、谁承担、责权统一”的原则,形成从分管-部门-职工的经济责任包保体系。同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经营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经营管理相关流程的意见》等新制度、新措施,各类非生产管理费用大幅下降,主要经济指标均好于预算及上年水平,呈现出“产量、效益增、售价、成本降”,“两升两降”的运行特点。
四、灵活拓展供销策略,深化企业运营改革力度。我们进一步提高销售与采购两个市场的运行质量,采取灵活积极的销售策略,广泛拓展市场,形成了多层次、立体化的销售网络。并积极实施精品战略,创新实施“五位一体”的质量保障体系,从思想认识上、组织机构上、制度措施上、生产工艺上、产品结构上进行保障。准确把握市场,先人一步“调优、调快、调高”,充分发挥洗选优势,共入洗原煤近66.5万吨,精煤产出率维持在45%以上。2013年基本实现了产销平衡,煤价始终高于周边矿井30-40元/吨,年内累计增加效益近4000万元。同时,紧跟市场步伐,降低采购成本,建立联动采购机制,通过加强调研、重新比价、招议标100余次,采购渠道尽量向直供商或者厂家拓展,降低采购成本100余万元。
记者:2013年的成绩可圈可点,在创新经营管理模式上,咱们矿推行了诸如“成本倒逼,流程再造管理”等一些优秀的管理方法,那么,2014年将有哪些新思路、新打算?
马金平:过去的一年,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在经营管理、安全生产、企业改革等方面仍有很大的潜力可挖。2014年,运河煤矿将紧跟集团公司统一部署,通过重拳推行“三增四改五提升的345体系”,有计划有措施做好各项工作。
总体工作思路:构建“进一步增强安全管理综合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生产组织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改革创新保障能力,加快推进经济运行体系创新改革,加快推进人事分配体系创新改革,加快推进监督考核体系创新改革,加快推进党群廉政体系创新改革,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综合能力,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矿区和谐氛围,不断提高员工幸福指数”为核心的“三增四改五提升的345体系”,力争年内全面建成具有运河特色的精益管理模式,确保完成集团公司下达的各项安全生产经营目标。
主要措施:一是创新转变安全工作思路,不断增强安全保障能力。建立“以科室督导帮扶为基础,区队自主管理为载体,职工技能提升为核心”的“技能达标、设备配套、环境可靠”的“人、物、环境同步达标”安全管理体系。狠抓重点工程。组织精干力量从规程编订、设备配套、人员协调、现场包保等各环节入手,高强度管理、高密度监控,确保全程实时可防、可控。做好“5W”分析法的推行工作,从人、物、环境三个方面进行纠错分析,从根本上、源头上查清原因,认清本质,杜绝隐患重复出现。以进一步贯彻《新版质量标准化规程》与《七条规定》为抓手,深化“精细化”体系建设,突出现场动态操作流程监管,强化过程控制。以安全能力提升为重点,全面整合甲级区队创建、A级班组考核、技术职称聘任、首席技师评选、技能比武等考核培训方式。
二是要确保接续稳定,不断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建立“远、中、近”三级生产保障体系,确保矿井均衡、高效、稳定生产。远期是加快推进村庄搬迁与充填开采调研论证工作,最大限度解放压覆资源,延长服务年限,力争年内有重大突破;中期是在业已完成的下组煤补勘工作基础上,尽快形成科学、合理的开拓施工方案,力争年内进入实施阶段;近期是最大限度的回收利用当前资源,精耕细作,优化工程设计、优化资源配置、优化劳动组织,将煤质“五保障”体系落实到位,充分发挥洗选优势,力求效益最大化。
三是积极推进经营管理体系的创新改革。以集团下达的各项任务目标为基础,进一步强化预算费用刚性管控,以够用适度为原则,最大限度压缩非生产性支出;依托科技与制度创新,开源节流、挖潜增效,寻求新的效益增长点,在确保效益稳定外延的基础上,不断在提质增效的内涵上下功夫,力争再挖掘几个诸如“7311精耕细作创造效益上千万”的“千万级工程”;要狠抓收支两条线,增强对两个市场的前瞻性与敏感性,力求效益最大化;进一步精简优化管理审批体系,完善梳理各类制度措施,缩短流程周期,提升效率。
四是积极推进人事分配体系的创新改革。打造“小机关、大服务”的机关后勤保障体系,适时在机关科室推行定岗定员、薪酬包杆制度;在坚持向一线、井下、三八制倾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分配制度,将贡献与业绩做为获取报酬的主要标准;随着分配与定员机制的完善,将适时制定后勤外委人员退出机制,由各岗位富裕分流人员接管,减轻企业负担。同时,创新职称聘任准入机制,推行“三破三立原则”。破除聘任终身制,破除论资排辈,破除一刀切,建立岗位对等制度,按专业聘任对应职称,建立贡献对等制度等。
五是积极推进监督考核体系的创新改革。2014年,我们要打造全新的监督考核体系作为定岗定员、薪酬分配、干部任用的评价标准。以日常工作与任务目标完成情况为考核标准,使考核工作有据可依。按照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制定不同考核办法,改变 “一刀切”集体打分的考核方式。考核要坚持定期考核和动态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分阶段、分步骤进行考核,改变年底统一打分,形式大于实际的考核方式,真正实现干部考核的量化、规范化、制度化。并将考核结果干部与薪酬、职务挂钩,形成优胜劣汰良性循环,促进干部作风的转变与能力的提升。
记者:再次谢谢马矿长接受我们的采访,祝愿运河煤矿新一年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
马金平:欢迎常来运河煤矿采访指导工作!
(王传钧 黄跃 徐秀娇)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