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最大的市属国有企业,济宁能源发展集团近年来跨越发展书写了一串耀目的数据:原煤产量五年翻了3.3倍,净资产九年增加50多亿,利税年均增长51.7%,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连年保持市直企业之首,资产利润率高居全省煤炭企业第一位-------
数据背后,是党政一班人“建好矿井,必须带好队伍,确保企业三个文明同步发展”的信念。几年来,他们抓思想,提素质,强管理,练队伍,用思想政治工作丰富多彩的形式,培植风正气顺干事创业的环境,彰显了思想政治工作虚工实做的魅力。
强化“教育”,确保职工思想“新”
几年来,集团公司党委紧跟时代和形势的发展变化,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不断创新思路,改进方式方法,确保职工思想教育工作实效。建立了常规性政治学习制度,明确规定周六为集团机关的政治学习时间,并严格纳入考勤,加强检查督查,确保时间、人员到位;每年举办各种培训班,定期开办党课、廉政教育课,使中基层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保持常态,并吸收管钱管物管人的“三管”人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创新教育培训方式,每年都举办四次以上不同内容和形式的报告会,请专家学者及劳动模范来企业作报告,既烘托了学习的气氛,又使干部职工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公司机关及所属企业招聘人员时进行笔试、面试,形成促学、述学、考学的有效机制,使学习变“软要求”为“硬任务”。
注重典型示范,做到学有榜样、赶有目标。集团公司党委善于发现典型、树立典型、宣传典型、学习典型,从而推动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开展。在广泛学习宣传集团公司全国劳动模范潘兴喜典型事迹的基础上,2009年5月邀请全国劳动模范许振超、今年4月邀请全国劳动模范白国周做报告,用典型示范和榜样引路,使干部职工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人格感召,进一步夯实了集团跨越发展的思想基础。
把好“方向”,确保发展路子“正”
集团公司党委站在全局发展的高度,围绕中心,着眼全局,把好“方向”,果断提出“四个不出问题”,即:安全生产不出问题,团结协作不出问题,廉洁自律不出问题,发展路子不出问题,认真做好决策前、决策中和决策后的相关工作,有力推动集团公司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
集团公司党委牵头建立教育培训机制,举办中高层培训班,定期举办“政工和业务干部培训班”,使党务干部熟悉业务成为行家里手,业务干部惯于用思想政治工作的办法推动业务工作。2009年集团公司党委紧密结合济能发集团生产经营建设和效率效益提高工作实际,确立13个重点调研课题,成立13个调研组,由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分赴各企业深入调研。收集和梳理党员、员工意见、建议10大类76条,集体讨论形成意见,促成了多项制度的完善,并形成了管理的长效机制。
练硬“内功”,确保全员素质“高”
集团公司党委坚持把提高职工素质作为集团公司实现新发展的战略任务,抓基层、打基础、练硬基本功,全面推进职工素质工程建设,增强了企业的内在活力,使济能发集团各项工作呈现出了勃勃生机。
注重“四德”教育,提升职业道德素质。今年2月10日,集团公司党委印发《关于开展爱岗敬业教育、实施“四德工程”进一步推进干部职工道德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在集团干部职工家属中广泛开展爱岗敬业教育、实施“四德工程”,进一步推进干部职工道德建设活动,全面提升干部职工得到素质。注重班组建设,夯实基础管理基础。集团公司党委按照“围绕中心工作、融入中心工作、促进中心工作”的思路,将班组建设作为融入中心工作的突破口,将安全生产的第一道关口下移,扎实开展班组建设活动,夯实基层管理的基础。班组建设活动的蓬勃开展,结出了累累硕果。集团公司各企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所属企业矿井连续安全生产都在千天以上,鹿洼煤矿已实现安全生产10周年,安全生产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管好“干部”,确保干部队伍“硬”
集团公司党委坚持一手抓生产建设发展,一手抓党的建设和干部管理,不断创新形式,开展活动,取得了三个文明建设的全面丰收。
在人才选拔上,采取公开竞聘的方式,增加人事工作的透明度。今年上半年,对三个岗位进行了公开招聘,全部按程序规范操作。通过这种公开竞聘的方式,逐步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人才选拔、任用、考核机制,形成能者上、庸者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良性机制。同时,根据集团公司发展,有针对性的引进了一批高层次的外向型、资本运作和非煤产业的人才。目前,集团公司近两万名职工中10%拥有本科学历,其中研究生106人。
建树“文化”,确保软实力“强”
一是强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邀请清华大学专家对所属企业的优秀文化进行诊断、整合,总结提练出了济宁能源集团企业文化体系,印发了集团文化手册。采取集团内征集和委托外部专业机构创作两种方式进行企业标识、歌曲征集工作。同时,回顾企业发展历程,系统总结从落陵煤矿到集团公司一步一步发展壮大历史经验的长篇报告文学《大河记忆》。二是积极倡导和谐理念,创建和谐矿区。根据自身实际,进一步提高了职工的福利待遇。对外派职工实行轮换制度。并与山科大联系,采取委托培养的方式,解决职工子女岗前本科培训和结业就业问题。建立了帮扶困难职工长效机制,努力为职工排忧解难。三是推进企业文化的物化效能,各企业投入资金,加强“两堂一舍”、环境绿化、矿区美化、文化长廊、班组管理规范化建设,使企业形象和职工群众的精神面貌进一步提升。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