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霄云煤矿以“技术员、安监员、班组长”三类关键人员为核心,构建全链条管理体系,通过系统化培训、精细化管理、立体化考核,持续提升“三类人”的专业素养与履职能力,为矿井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推动各项工作稳步向前。
技术员“学用结合”,把好技术安保关
该矿聚焦技术队伍专业能力建设,建立“理论+实践”双轮驱动培养机制。利用周一“夜校”及技术例会时间,开展技术人员“大学习”及“事故案例研讨”活动,并建立活动配档表。通过“现场课堂”培训活动,多角度激发技术员的学习兴趣,着重提升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更好地指导生产,切实把好“技术安保”关。
在技术研讨方面,该矿总工程师组织全矿技术人员对二采区工作面布置方案进行研讨,从机电、通防、地质、提升运输、防冲、生产、劳动强度等方面全面考虑,形成了方案优化,提升了技术人员的综合管理水平和思维境界。今年以来,开展系统性专业培训6期次,通过总工程师领学、多专业联合教学等形式,实现知识体系更新迭代。
此外,该矿还开展规程通读活动,通过“读”中“学”、“读”中“问”,进一步增强技术人员对规程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加深对规程措施的理解,提升编制水平。通过“理论学习—反思提升”的闭环培养模式,技术人员的专业研判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安监员“权责统一”,把好监督检查关
该矿构建全流程安全监管机制,通过矿长“四停”授权赋予安监员现场处置权,实施“监督员+督办员+观察员+提醒员+考核员”五位一体履职模式。安监员在日常巡查中说:“每次发现隐患,我都会第一时间要求整改,如果整改不到位,我会直接下达停工指令。”
同时,该矿建立交接班向调度机台汇报、当班安全生产情况向分管领导双汇报制度,强化过程管控,实现交接班信息无缝对接、重要事项即时报告。在量化考核方面,该矿将31项履职指标、“星级”评定与薪酬待遇直接挂钩,形成绩效考核首尾相差30%的差异化激励机制。安监员们通过“评星定级”的方式,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成为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防线。
不仅如此,该矿还推行“老带新”梯队培养计划,通过优秀安监员“传、帮、带”加速新进安监员成长。同时,实施“三个强化”管理、“现场一口清”制度,确保安监员对监管区域风险点了如指掌。通过一系列措施,该矿的安监员队伍在精准监管能力上有了显著提升,真正守好了安全生产的最后一道关。
班组长“选育管用”,把好现场施工关
“我们重点强化班组长‘兵头将尾’作用发挥,建立多维度选聘机制,实行‘部门推荐+科室审核+分管把关’三级遴选程序,大力推行‘后备人才库’建设,将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想干能干的职工,按比例储备培养对象,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竞争机制,构建阶梯式成长通道。”该矿劳动人事部门负责人说。
为提升班组长的工作质效,该矿管理人员在班前会和工作现场安排各项工作时,重点强调工作标准,并加强工程质量考核。同时,制定优化激励措施,旨在通过正激励的方式,对完成任务较好、施工标准较高的班组给予一定的加分奖励,进一步提高班组长及班组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把好现场施工关,确保高标准、高效率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下一步,霄云煤矿将继续以“技术员、安监员、班组长”三类关键人员为重点,持续完善全链条管理体系;不断优化系统化培训模式,深化“学用结合”“权责统一”“选育管用”等机制,切实推动“三类人”专业素养与履职能力再提升,为矿井安全高效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图丨张华 孙亚曼(霄云煤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