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时,济宁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济宁能源集团)阳城煤矿的工业广场上,早班工人精神抖擞地列队站立。“安全为天,生命至上,遵章守纪,从我做起!”安全宣誓声回荡在矿区上空。这是每天开工前的必备仪式,更是每位员工的郑重承诺。与此同时,矿调度中心巨型电子屏上,各采掘工作面的视频画面,以及瓦斯浓度、设备运行状态等数据不断跳动,构成一幅矿山安全运行的动态图谱。
从“人防”到“技防”再到“智防”,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警”再到“系统免疫”,面对业务横跨煤、电、化、港航物流、大宗贸易等多领域的复杂业态,济宁能源集团这家肩负能源保供重任的国有企业,以系统思维构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基层隐患治理新模式,“发现在基层,解决在一线”成为该集团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最生动的实践注脚。
激活基层安全神经末梢
“安全生产的重心在基层,关键在一线。如何将安全压力精准传导至每个作业单元,不断增强员工的自主意识,成为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命题。”济宁能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广宇表示。
“集团紧紧围绕三年行动核心要求,创新构建了以技术员、班组长、安监员‘三类人’为关键支点的基层安全管理体系。”济宁能源集团安全环保部总经理齐高臣介绍。这一体系的核心在于推动管理理念从“处罚驱动”向“正向引领”转变,重点培育基层“关键人”的隐患排查能力和责任担当意识。
在具体实践中,“三类人”职责清晰、分工明确、形成闭环:班组长作为现场“兵头将尾”,由生产矿长分管,负责安全措施的具体落实;技术员由总工程师分管,严把规程措施“超前关”;安监员由安全总监分管,是现场安全的“兜底”人。
在阳城二号井那条41米长的“三类人”主题文化长廊里,自编的安全歌曲旋律悠扬。比歌声更响亮的是“关键人”的行动。7月21日中班,综采工区生产班组长张敬富在采煤工作面敏锐地发现进风巷道末端支架升降异常,顶板完整性受损,存在冒顶风险。他立即通过调度电话联系安监员和技术员,要求修订作业规程。安监员刘祥海与技术员火速赶到现场,经共同研判,将曲迈步式拉移改为更安全的循环式作业,化解了风险。张敬富凭借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能力,已连续5个月进入全矿仅10个名额的“五星级明星班组长”之列。
类似的场景在各矿区频频上演。11月6日,金桥煤矿洗煤厂生产班长李强飞在巡查时发现泵房门口有混凝土块坠落,通过对讲机提醒正在附近作业的维修工孔凡听重点检查301皮带栈桥伸缩缝。孔凡听发现了混凝土基础剥落的重大隐患。李强飞、孔凡听等4人获得奖励。“今年1月至7月,我们通过‘三类人’带动一线员工排查出隐患100余条,累计奖励185名员工近2万元,有效激发了基层员工自主排查隐患的积极性。”运河煤矿安监部部长马堂健介绍。
为进一步扩大参与范围,济宁能源集团还鼓励各矿创新激励机制。例如,金桥煤矿推广的“隐患随手拍”APP,让员工发现隐患随手拍照上传。系统自动派单,限时整改闭环,并对有效举报及时给予奖励。
科技赋能打造“智慧安保”
智能化浪潮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更成为守护安全的“定海神针”。济宁能源集团持续加大安全投入,累计投入80余台套快速掘进装备,建成53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将职工从高风险、高强度的人工支护作业中解放出来,从源头上降低了安全风险。更重要的是,通过视频监控AI(人工智能)识别、重大风险管控平台等智能系统的深度应用,实现了对安全隐患的主动预警和精准防控。
在金桥煤矿调度中心,巨大的电子屏上实时显示着井下数百个关键点位的监控画面。“我们的AI(人工智能)视频识别系统能够自动识别未佩戴安全帽、违规进入危险区域等不安全行为,并立即报警给值班人员。”值班员一边演示一边介绍。
2024年,山东省煤矿井下视频监控现场会在济宁能源集团召开,该集团展示的智能化管控平台、井下TDS智能干选、5G+单轨吊无人驾驶等先进技术获得与会人员的称赞。该集团计划于2025年全面推行采煤工作面回撤“五遥六化”模式,将通过远程操控实现“抽、拉、调、移、运”等工序,现场作业人员可降至3人至5人,效率大幅提升的同时,安全系数进一步提升。
在阳城煤矿,投资建设的VR(虚拟现实)智能培训基地为安全培训带来革命性变化。这座300平方米的基地1∶1 精准还原井下真实场景,员工戴上VR(虚拟现实)设备后,可身临其境地进行操作演练。
操作不规范会立即得到系统提示和纠正。“这种培训让人印象太深刻了,比单纯看书、听课效果好多了。现在干活时哪些地方容易出问题,心里有数。”参加培训后,员工张国光说。
该集团在集团层面搭建的矿山重大灾害风险防控平台,则构建了“集团—矿端”两级联动的“数字大脑”。矿端通过智能摄像仪和AI分析装置对井下图像进行实时分析,集团端平台对报警数据进行汇聚、分析和可视化展示,实现视频信息与报警数据的互联互通,可实时统计各矿生产状态和报警异常情况,为调度指挥和决策提供精准依据。
润物无声培育安全自觉
“安全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文化管理,再完善的制度、再先进的技术最终都需要通过人的行为来落实。”张广宇表示,要将培育特色安全文化作为治本之策,通过创新载体、潜移默化,推动安全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024年6月,运河煤矿推行的“学习培训积分兑换安全罚款”活动引起广泛关注。该矿专门下发通知,成立领导小组,创新性地将员工参与安全知识讲座、隐患排查实践、应急演练等活动的学习表现转化为积分,积分可用于折抵此前因一般性“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所产生的安全罚款,形成“学习—积分—减罚”的良性循环。
“以前觉得安全培训是负担,现在参加培训既能学到保命的知识,攒下的积分还能抵扣罚款,大家的积极性一下就上来了。”一名参与活动的员工坦言。运河煤矿定期公布积分排行榜,对积分领先的员工给予额外奖励,营造出“比、学、赶、超”的浓厚学习氛围。掘进工区职工许盛廷就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他在3月的活动中积分达标,折抵了因“斜巷单轨吊停车后未采取防溜车措施”而被罚的100元。
这一经验迅速在该集团内推广。阳城二号井于7月初开展了为期两天的“学安全知识折抵罚款” 活动,共有95人通过考核,折抵罚款总额达23650元。
“近几个月参加折抵活动的人员越来越多,说明员工对这种正向激励方式的认可度在不断提升,主动学习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技能已逐渐成为自觉行动。”该矿相关负责人表示。
除了创新激励,该集团持续深入开展“安康杯”竞赛、精益班组建设、“安全生产月” 等系列活动, 将“合格员工、合规企业、和睦家庭、和谐社会”的安全理念渗透到企业的每个角落。每日雷打不动的班前安全宣誓、周期性的安全事故案例警示教育、常态化的应急演练,都在不断强化着员工的安全意识。“每日早班会宣读安全宣言,这个传统从我进厂第一天起就一直保持着,它提醒我们每一天都要从安全开始。”运河煤矿重装分厂老镗工张鹏对此高度认同。
该集团尤其注重用事故教训推动安全防范,从强化责任落实、抓实安全培训等层面,规范新入职人员行为。各矿区班组定期组织事故案例学习,如运河煤矿综采二区跟班区长裴磊在6月的班组学习中,结合采煤工作面顶板伤人事故案例,深入剖析事故原因,对照本工作面实际,强调隐患排查整改闭环管理的极端重要性。
“我们的目标是让‘安全第一’理念真正融入血脉,让遵章守纪成为每位员工无需提醒的自觉行动。”张广宇表示。
来源丨中国应急管理报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